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漫談學音樂的出路 - 學歷、實力、人脈、創意、跨領域

鄰近開學的這幾週,有許多人來找筆者詢問生涯規劃的問題,不同的人來,關切的不是如何能夠進到音樂系所就讀,而是關切唸完音樂能做什麼,我認為最好的建議便是瞭解自己的強項在哪、跟音樂是否有結合的可能性,或者可以作為一個不以音樂為業時的備案。事實上,非科班轉音樂碩士班的學生,等於具有「雙專長」、「跨領域」的優勢,反而可以開創一片不同的天空。

兩年前我指導的科班上來的音樂碩班研究生剛開始找工作時,她很緊張畢業了半年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亂。我笑著說:「你不是很急著畢業嗎?匆忙完成論文,拿到了學位,又如何呢?」。實際上,我已經幫她推薦至幾間大學兼課,也得到兼課機會,但後續是否能持續發展她自己的事業,仍需要許許多多的努力來彌補在學時期的不足,畢竟一旦教學方法與內容不夠純熟,兼任講師很容易就會被學校汰換掉。後來這位國立大學作曲主修的碩士畢業生選擇進入了科技公司上班,還好因為她在碩士班時期,對於音樂科技頗有興趣,也做了許多嘗試與學習,因此目前主要工作在於規劃音樂相關的科技產品與相關教育訓練課程。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則是剛回國時,曾經收過一個非音樂科系的學生,她已經在從事音樂教學與表演的事業,主要收入來自婚禮音樂表演與籌劃,月收入高達五萬以上,想考研究所的目的只是希望可以讓自己教鋼琴時可以名正言順。經過半年的學習後,她自己終於還是因為音樂事業的忙碌,而無法繼續原本的念音樂碩士班的夢想。我認為其實能以音樂為工作,又能有穩定收入,應該是所有音樂人的夢想吧。學歷不一定能保障穩固的收入,若已經有很好的音樂相關工作,除非是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才考碩士班,否則文憑或許沒有太大的意義,然而產業變動很快,學歷會不會用得到,未來也很難說,我傾向於把碩士學位當作從事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基本條件。

上面這兩個例子在說明音樂學位不一定跟工作有絕對關係,個人在音樂或非音樂上努力,也是影響未來能否以音樂為工作的重要關鍵,音樂學位的取得只是眾多影響工作發展的關鍵之一,而取得學位過程中的密集學習也是另一個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其中的學校教育則提供供了較舒適的學習環境。在音樂教學市場上,學位的確很重要,但在整體音樂教學市場萎縮、學歷浮濫的情況下,學歷只是一個基本條件,拿到學位不見得表示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尤其教學市場以外的音樂相關工作(如音樂創作),靠的更是實力、名聲、人脈、創意、跨領域的專長。有計畫的學生,不會只為了應付學校的課業,剩下來的時間就忙著吃喝玩樂,或閒散度日。要想畢業後有合適的工作,實力和工作經驗都非常重要。就台灣的教育系統而言,學校教育在相對於國外而言極低學費的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但很多學生往往不知珍惜,一跨出學校,便會發現很多學習資源都是要收很高的學費才能取得。其實學生往往可以利用在學的身份取得很多的學習資源,剩下的只是自己有沒有好好的投入學習。若學習者只抱著獲取學位、應付老師的情況下,這種學習其實都不會有成效的。筆者也常看一些來學音樂準備考試的學生,只急著用最短的時間準備碩士班考試,卻沒有思考過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是否真的把東西學得紮實,以這種態度來學習,當然就算考上碩士班,還是會有同樣的心態,期待趕快畢業出去賺大錢,然而人文藝術領域的學門,能力都是要靠長時間磨出來的,只考慮是否能夠快速取得學位,沒考慮取得學位的過程有沒有真正學到東西,短視近利的結果,則通常畢業後,還是會很難以音樂為業,或沒辦法在這個領域樹立好的名聲。

就我看來,在現今音樂領域的就業而言而言,學習必須是多元的,明智的學生必須在就學時期就不斷的延伸自己的人脈、名氣、有長遠助益的兼差,且是非常需要謹慎選擇的,因為人的時間有限,必須選擇就長遠的發展有助益的方向去發展人脈、兼差、名氣。沒有前景且剝削嚴重的兼差在經濟無虞的條件,不要浪費時間去做;不要把時間都投注來賺小錢,花錢學習本身也可能是一項更重要的投資。碩士學位要兩年拿到、三年拿到,應該是要看在整個教育系統內(含跨校、跨系),是否還有值得學習的課;課程是否值得學習,是在於學生是否知道自己想發展的方向、以及就業市場的環境是否需要這些技能。當然,選擇本身就是一項困難的任務,沒有試著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大局的變化,自然很難知道自己想的與實際的情況是否有出入。例如很多人想利用考上音樂系所的機會,修教育學程,殊不知這條路,並不是修完就有全職教職,找到工作的機會低於 5%,若不是人格特質與客觀的能力和條件(口才、反應力)出眾,則投資風險極大,因此流浪教師才會如此多,倒不如花這些時間去學另一個可以跟音樂結合的新專長、或學著自己創業。

對於有計畫出國留學念「電影配樂碩士」的非科班同學而言,若經濟許可,實際上不應還沒出國就頻頻擔心出路。台灣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競爭,文科畢業者被取代性又很高,在台灣薪資都高不起來,但音樂卻是一項技術性的專長,技藝的高低也有很大的區別度,因此相較於其他行業,音樂人只要學有專精,不太可能找不到工作機會。再者,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也才能更有動力去參與未來的競爭吧。若想要賺多一點錢,那麼就要多學一點、多一點努力、多一點創意、多一點實力,而非科班生碩士班轉念音樂,實際上等於掌握了雙專長的優勢(原本的專長加上音樂專長),出國之後若把英文練好,又多一項語言專長,這些專長若能夠合併運用,則更增添了個人不可取代性:英語能力強者,要吸收數位音樂科技的相關新知則非常容易,有助於新技術的學習,也可以拓展國際市場;當配樂案子不多時,還可以藉由新軟體的教學來維持基本收入,等待下一個配樂專案的到來;當沒有數位音樂配樂的專案時,也可以轉而幫樂團進行編曲,而能不侷限於一種創作的形式。此外,科技的快速演進,也讓產業變動得很快,現階段許多音樂人已經開始發揮創意來增加工作機會與收入,其中最大的助力莫過於網路傳播,可提供真材實料的音樂家或作曲家另一個創業的機會。三項專長若還找不到工作機會,只有兩種可能性:努力不夠導致專業技術磨得不夠好,或自己畏苦怕難、眼高手低而懶得付出勞力與心力去爭取工作機會。 

從另一方面來看,就經營音樂事業的創意而言,通常反而是非科班跨音樂碩士生的強項,就目前已經出現的案例而言,有些人畢業之後專攻音樂家教仲介網站的建立、有人專攻音樂科技產品的銷售與數位音樂工作坊的承辦、有些人則建立影音互動網站進行付費的網路爵士鋼琴教學、有些人則結合科技從事數位音樂軟體教學、有些人則專營音樂創作與版權音樂仲介的服務、有些人在 youtube 上演奏流行鋼琴獲得千萬點閱率以帶來固定的廣告收益、有人則專營付費下載流行鋼琴電子樂譜網站、也有人憑藉著優秀的語文能力結合音樂專長成為專業的音樂行銷文案撰寫專員(一般人很難想像這樣的工作,在對岸光是兼差,月收入竟可以穩定到達七萬~八萬台幣,但卻正是筆者近期一位非科班轉念音樂碩士的學生之案例),這些新型態的音樂人生存的方式,在十年前是很難想像的,但現在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經營方式與工作模式是超出老一輩人的思維的。因此實際上非科班生,念了音樂反而有更多的創意,產業與科技的快速變動,音樂家的角色與工作已經越來越多元,創意在哪裡,出路就在哪裡。當然無論任何行銷與創意,背後的實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時從事教學或創作等相關的行業,若本身音樂能力沒有紮實的建立好,那麼很快就會被消費者或客戶認清。

事實上,隨著時代變遷,產業更新得很快,有一些音樂相關的產業,是數十年前很難想像的。其中電玩產業非常蓬勃,以大陸這家公司為例(http://www.gamemusic.com.cn/),很難想像遊戲配樂公司規模可以擴大到數個省分成立分公司,也有自己的辦公大樓,也有專屬樂團與錄音室,還一直在徵人與擴編,薪資通常是台灣的兩倍。國內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遊戲公司,常會需要全職或兼職的配樂人才,但實際上,真正的高手並不多,多數想玩配樂的人,都只懂得這個產業需求的一部份,有的人只懂軟體操作卻未通曉樂理與作曲需要的分析能力、有的人只懂器樂作曲卻懼怕使用電腦、有的人只會靠感覺寫寫自己愛聽與常聽的曲子而不懂得去寫業界需要的多元風格,導致這種空缺短期內並不會立刻補齊,因為應用音樂作曲真的是一種需要高度專業知識與技術的行業,專業的作曲者必須有樂器彈奏能力、優良的音感與聽力、優良的音樂分析能力、高度的音樂軟體使用能力、以及與業主溝通與協調的能力,因此念音樂不是沒出路,而是除了紮實的音樂能力之外,也需要廣泛的延伸學習,才能與產業接軌

音樂的工作,跟其他領域很不一樣,名氣、人脈、實力、學位、創意、跨領域專長,可能都同等重要,也都需要長期經營。短視近利的學習態度、或只想踏著別人走相同路,在快速的產業變動下,將可能無法走長遠的音樂之路。



沒有留言: